找到相关结果约112条 用时0.17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微拍堂专家揭秘:为何古人独爱和田玉的温润度?
深受人们的追捧。 另外,和田玉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作为我国独产的玉石,不得不说和田玉是名族的瑰宝,完美的诠释了“维天之命,玉为祥瑞”, “谦谦君子,温其如玉”这样的东方文化。 说到和田玉就不得不提它的温润度。清代玉器鉴赏大家陈性在其著作《玉记》...
http://dzxf.dzwww.com/gdxw/201804/t20180423_17293708.htm 2018-04-23

礼乐互动中的《诗》
求的乐歌。西周早期是祭祖礼率先发展的时代,《诗经》中时代最早的仪式配乐之歌,便均与祭祖礼直接关联,如《周颂》的《清庙》《维天之命》《维清》《我将》《桓》《武》《思文》《有瞽》等等。这些祭祀乐歌与仪式颂赞、陈诫乐歌相配合,初步呈现出了周礼“郁郁乎文哉...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710/t20171009_16509440.html 2017-10-09

孔子故里的特殊研讨会:当儒家文化遇到互联网时代
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等等,在一起碰撞出了很多东西——这就是“生生之德”,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姚院长最后感慨说:“其实我们这两天就是在践行儒家文化。‘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这次研讨会开得很成功,很期待我们明年再相聚!”...
http://www.chinakongzi.org/xwzx/201606/t20160603_14402160.htm 2016-06-03

“儒家文化与互联网秩序”研讨会在曲阜召开
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等等,在一起碰撞出了很多东西——这就是“生生之德”,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姚院长最后感慨说:“其实我们这两天就是在践行儒家文化。‘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这次研讨会开得很成功,很期待我们明年再相聚!”...
http://www.ccsc.gov.cn/whcjs/201606/t20160603_14399958.html 2016-06-03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殷周之际德治思想构建的主体性探析
移。这样,周人突破了殷人的天命不变论,而使天命显现为一种以德为条件的有规律的永恒的运行秩序,即“天道”。因此,周人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5]((《毛诗正义》卷19《周颂·维天之命》)) “聿修厥德,永言配命。”[5]((《毛诗正义》卷16大雅·文王))所以...
http://jining.dzwww.com/sdnews/201605/t20160519_14316527.htm 2016-05-19

《儒学新编序》:创业创新要靠儒学
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编纂《儒学新编》其目的,在于返本开新,春王中国文化,盛德日新,为世界的未来作出应有的新贡献! 二 中国,一直在...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dajiatan/201510/t20151008_13151586.htm 2015-10-08

《泛论中华文化标志及其建筑与城市》(第三章)
顺理则寿考,逆理则夭折,是以有动作礼仪、威仪之法则,以定此命。言有法则命之长短得定,无法则夭折无恒也。又《诗·周颂》: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笺》:命,犹道也。又《诗·周颂》:凤夜基命宥密。《传》:命,信也。疏:信顺天命。又《周礼·春官·大祝》:作...
http://www.ccsc.gov.cn/yjjj/201403/t20140327_9908131.html 2014-03-27

孔子的五十知天命:应领略时代的使命
一。孔子说 “五十知天命”。对于天命一词,多数人认为是上天赋予人的使命。但孔子的天命观蕴含着更丰富的内涵。 《诗经》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即歌颂天命深远不息,文王也勤于天命不息。在孔子眼里,“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将天与时结...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dajiatan/201401/t20140113_9509783.htm 2014-01-13

《中庸》“性”论解:结构及其张力
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6]17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而其在于人也谓之性;其粲然而条理也谓之礼;其纯然而粹善也谓之仁;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其昭然而明觉也谓之知...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204/t20120427_7064585.htm 2012-04-27

《中庸》“性”论解:结构及其张力
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6]17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而其在于人也谓之性;其粲然而条理也谓之礼;其纯然而粹善也谓之仁;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其昭然而明觉也谓之知...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112/t20111205_6801891.htm 2011-12-05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