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2条 用时0.1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导论(下)
样表达与道同在的境界,道与名的关系,有名与无名的关系等等。道家对语言与道的关系的理解,大约有如下几层:首先,语言不能直接表诠道体,因而我们不能执着于语言;其次,语言的妙用可以启发人们接近于道、回归于道;再次,语言对道之境界的表达方式是遮诠,即暗...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045.htm 2016-05-03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导论(上)
样表达与道同在的境界,道与名的关系,有名与无名的关系等等。道家对语言与道的关系的理解,大约有如下几层:首先,语言不能直接表诠道体,因而我们不能执着于语言;其次,语言的妙用可以启发人们接近于道、回归于道;再次,语言对道之境界的表达方式是遮诠,即暗...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518.htm 2016-05-03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导论(下)
表达与道同在的境界,道与名的关系,有名与无名的关系等等。 道家对语言与道的关系的理解,大约有如下几层:首先,语言不能直接表诠道体,因而我们不能执着于语言;其次,语言的妙用可以启发人们接近于道、回归于道;再次,语言对道之境界的表达方式是遮诠,即暗示...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465.htm 2016-05-03

第二十三章
不是很少说到自然科学的理论。“自然”一词,在这里不可作为物质世界和自然,而是哲学的名辞,勉强解释,也可说是“原来如是”的表诠,犹如佛家的“法尔如是”一词相同。“法尔如是”,也便是表示本来原是这样的意思。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即飓风...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lsjd/lzts/200904/t20090401_4385688.htm 2009-04-01

第二十三章
不是很少说到自然科学的理论。“自然”一词,在这里不可作为物质世界和自然,而是哲学的名辞,勉强解释,也可说是“原来如是”的表诠,犹如佛家的“法尔如是”一词相同。“法尔如是”,也便是表示本来原是这样的意思。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即飓风...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lsjd/shisanjing/200811/t20081127_4127032.htm 2008-11-27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导论(下)
样表达与道同在的境界,道与名的关系,有名与无名的关系等等。道家对语言与道的关系的理解,大约有如下几层:首先,语言不能直接表诠道体,因而我们不能执着于语言;其次,语言的妙用可以启发人们接近于道、回归于道;再次,语言对道之境界的表达方式是遮诠,即暗...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dj/lzxd/200810/t20081024_4029651.htm 2008-10-24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
它与精力弥满的生命充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31]按佛教的看法,真正的本体境界是不能用分别智(后得智),即理智、名相、言语加以表诠的,只有在"言忘虑绝"的境地,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的时候,以无分别智(根本智)的遮诠方式体悟最高的本体,达到最高的境界。冯...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3001076.htm 2007-12-07

东亚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儒家诠释学刍议
的诠释学:许多儒者透过注经以表述企慕圣贤境界之心路历程,如朱子集注《四书》以建立一己之哲学,解释《孟子》“知言养气”说以表诠个人对生命之体认;王阳明(1472-1529)在其“百死千难”的心路历程中所得之“心即理”与“致良知”之精神体验中,重新解释古典,...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8/t20070811_2401840.htm 2007-08-11

近20年中国大陆学人有关当代新儒学研究之述评
在徐复观那里得到充分发展。熊先生虽然没有写出“量论”(认识――方法论),但他对“性智”与“量智“、“体认”与“思辨”、“表诠”与“遮诠”的讨论,即包含在他的“境论”之中。熊十力的“澄明”之境,是在良知的具体呈现中体证、契悟天道。这与冯友兰的新实...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guoqy/200707/t20070728_2376019.htm 2007-07-28

帛书易传天人道德观发覆——对孔子天人道德思想及其承传影响之检讨(胡治洪)
由五行和可以生乐,由乐成德,有德则可以兴邦家。在这样一种理论框架中,《五行》以仁、义、礼、智、圣为基本范畴,采取遮诠与表诠兼用、顺推与逆推结合、线性与循环参互等方法,论及安、乐、变、悦、戚、亲、爱、直、果、简、远、敬、严、尊、恭、聪、明、忧、...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ddmj/huzhihong/200705/t20070524_2178949.htm 2007-05-2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