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14条 用时0.28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年终盘点 知识分子·致敬
学系安排您给我们全系学生做了一场专题报告。那天天气炎热,只见您拿着一把扇子进了教室,手上再无他物。报告一开始,您先介绍了西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国内学术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然后引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最后对“...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912/t20191227_19519165.htm 2019-12-27

高校思政课教学怎样坚持八个“相统一”
性讲的是知识事实是否科学。我们党一贯强调价值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把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西方学术界把两者截然对立,主张价值中立,是很虚伪的。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是追求真理知识,如果思政课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把价值性和知识性相...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06/t20190623_18860670.htm 2019-06-23

西亚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营养成分。基督教更是源于西亚,而后发展壮大于欧洲,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 学术界特别是西方学术界对古代西亚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关注较多,相形之下,国际学术界对古代西亚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例如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中亚...
http://www.dzllzg.com/gjjs/201906/t20190603_18789004.html 2019-06-03

辉煌的亚洲文明与丝路文明共同体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稿之一
上的重大发现而声名鹊起。 人们在惊叹探险家们发现了亚洲丝路拥有如此巨大的古代文明成就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些文明因何而衰落。西方学术界对亚洲文明的起源、兴盛和衰落展开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伴随亚洲文明复兴的开始,国际学术界关于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05/t20190513_18716474.htm 2019-05-13

《管锥编》“走出去”的启示
里,《管锥编》也因纷繁复杂的内容和独具特色的结构而被视为奇书。估计这些原因同样阻挡了国外专家进入其中开掘宝藏,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唯一对《管锥编》进行阐发的是德国人莫芝宜佳(MonikaMotsch)。”二十年过去了,相关论文有了一些,但专著仍然只有莫芝宜佳的《...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4/t20190422_18640750.htm 2019-04-22

期刊学术引文不规范现象的成因探析与应对方略
被引用的数据高,就意味着自己的科学研究占据了前沿位置,成为同时代的科学家进一步提升这一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托。也正因为如此,西方学术界在衡量一个科学研究成果时,便非常重视该成果被引用的频次与层次,并由此建构起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期刊评价体系。与此相对应,随着...
http://culture.dzwww.com/wx/201903/t20190325_18539466.htm 2019-03-25

厘清西方历史修正主义与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异同
历史修正主义(Historical Revisionism)是20世纪80年代于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股史学思潮。它试图通过对历史记录的重新诠释撼动甚至推翻某个在学术上、政治上和社会上已经得到公认且正值流行的历史观点,用自己的观点取而代之,从而赢得对某段历史的“解释权”。当前,回顾...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02/t20190226_18434079.htm 2019-02-26

厘清西方历史修正主义与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异同
历史修正主义(Historical Revisionism)是20世纪80年代于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股史学思潮。它试图通过对历史记录的重新诠释撼动甚至推翻某个在学术上、政治上和社会上已经得到公认且正值流行的历史观点,用自己的观点取而代之,从而赢得对某段历史的“解释权”。当前,回...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02/t20190226_18433926.htm 2019-02-26

以史经世是清史研究的生命力所在
运动以来中国史学取得的伟大成就,没有哪一项不是与唯物史观的启迪或指导有关。中国史学要立足于世界学术之林,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术界展开平等的有尊严的对话,关键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悠久深厚的史学传统,坚定不移地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第二,要认真弘扬中国...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1/t20190114_18288936.htm 2019-01-14

对六十年前中国文化宣言的几点省思
其言说对象主要不是中国人,但中国学界亦可有所观摩。这种研究路数的长处或限制何在,值得学界关注。 个人以为,随着中国崛起,西方学术界如何看待中国的态度势必有所调整,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也会多些自制与修正。科学是否有文化差异,除了少数科学哲学家持肯定立场,绝...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12/t20181221_18204389.htm 2018-12-21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