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 以民为本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人生成就莫过于通过修齐治平的生命实践,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圣王必须视民如伤,关切家庭乃至天下的利益。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尤为重视民生、民德、民教。《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10/t20191025_19291480.htm
|
2019-10-25
|
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 以民为本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人生成就莫过于通过修齐治平的生命实践,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圣王必须视民如伤,关切家庭乃至天下的利益。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尤为重视民生、民德、民教。《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10/t20191025_19291221.htm
|
2019-10-25
|
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 以民为本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人生成就莫过于通过修齐治平的生命实践,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圣王必须视民如伤,关切家庭乃至天下的利益。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尤为重视民生、民德、民教。《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http://www.dzllzg.com/lltt/201910/t20191025_19290692.html
|
2019-10-25
|
我说几个字,我一看老同志挺诚恳,又想起刚看到那家遭了灾难的农民还抛下了3个孩子,我心里正难受呢。就顺口说,那就给我写个“视民如伤”吧。没想到,这4个字竟把老局长难住了。他问我是哪几个字?我给他写了一遍。老同志看了一会儿,略带难色地说:“有个‘伤’字不...
|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12/t20181210_18160073.htm
|
2018-12-10
|
门大堂前面立有刻着《戒石铭》的石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清史稿》中记载,清代的官员上任文书中,有“视民如伤,视民如天,视民如命,视民如子”的训诫和劝勉。河南省内乡县衙有一幅著名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
|
http://www.dzllzg.com/lltt/201811/t20181105_18031544.html
|
2018-11-05
|
插播一段高官下访戏码,都会有收视奇效。 从剧作角度看,这些情节对烘托主角人格魅力,大有裨益。没人不喜欢看这种爱民如子、视民如伤的清官仁政戏码。不过,这毕竟是艺术创作。制度建设的长效和正规性,显然是比一时兴起的运动式执法更有用,这是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
|
http://sd.dzwww.com/sdnews/201705/t20170505_15882405.htm
|
2017-05-05
|
中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做好,因为不仅是对当时群众的尊重,也是对职业的敬重。警察在开展任何业务工作时,都要有如履薄冰、视民如伤的情感、精雕细琢的操作,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每项工作做到安心于放心。”唐磊说,公安工作需要“工匠精神”,这既不是吹毛求疵的...
|
http://sd.dzwww.com/sdxwjxs/dz_132273/201612/t20161207_15252855.htm
|
2016-12-07
|
中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做好,因为不仅是对当时群众的尊重,也是对职业的敬重。警察在开展任何业务工作时,都要有如履薄冰、视民如伤的情感、精雕细琢的操作,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每项工作做到安心于放心。”唐磊说,公安工作需要“工匠精神”,这既不是吹毛求疵的...
|
http://dezhou.dzwww.com/news/201612/t20161207_15252611.html
|
2016-12-07
|
本职责任;“实心实政”的统一亦是考绩“牧令”职守的行政标准和“民贵君轻”的政治标准。中国社会治理传统中的“勤政爱民”、“视民如伤”以及当代中国政治中的“为人民服务”、“三严三实”等,也都可以理解为“实心实政”的历史传承及其政治上的创新性运用。 一、实...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dgbtgx/201611/t20161129_15207953.htm
|
2016-11-29
|
本职责任;“实心实政”的统一亦是考绩“牧令”职守的行政标准和“民贵君轻”的政治标准。中国社会治理传统中的“勤政爱民”、“视民如伤”以及当代中国政治中的“为人民服务”、“三严三实”等,也都可以理解为“实心实政”的历史传承及其政治上的创新性运用。 一、实...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dajiatan/201611/t20161129_15207939.htm
|
2016-11-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