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2条 用时0.12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浅谈道德经
中文字考究而忽略神而明之的境界,强调这八十一章的整本《道德经》只是一个进入“道”之奥堂的门径,所以是出行不言之教,所谓“言语道断,心路行绝”,故石头禅师以手掩口却张开了心。道其可以道的,已是非“常道”,正是挂一漏万矣。 道祖对道的领悟,用后天有局限性...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1014.htm 2016-05-03

诠释的可能空间—以“道可道非常道”的释义为例
中人充类至尽,矫枉过正,以为至理妙道非言可喻,副墨洛诵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耳。……《老子》开宗明义,勿外斯意。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也。”(《管锥编》第二册) 张松如说:“道、说得出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其解说曰:“单个的东西是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任何词...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609.htm 2016-05-03

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
常人感官所无法感知的,却是无形无色无声之中的实际存在。这夷希微三者,不可能追问它们的究竟,也就是佛学说的‘不可思议’、‘言语道断’,它们也不可分析,因而‘混而为一’,是浑然一体而不可分离的。”(《老子传真》第98页)因此,道之本体之“物”中的“象、物...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567.htm 2016-05-03

新道家哲学论纲
且,与禅宗不同,道教还要进一步炼虚得道。道才是它追求的最高境界、终极目的。正因为如此,道在境界论的意义上,确是心思路绝,言语道断。既无法言说,也不需要言说。金、元、明三代的道教心性境界论哲学都充分地发展了道教的诗、词、曲、赋、情等文学艺术形式,为的...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527.htm 2016-05-03

观《功夫传奇》 感悟中华武术禅意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哲学密不可分,如少林功夫与佛、禅相依。何为“禅”?凡对佛教有研究的人皆言禅是不能“讲”的,其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然而,中国功夫尤其少林武术却能与“禅”相合,这是它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一环的原因。 《功夫传奇》表现中国功...
http://www.dzwww.com/2013/gongdian/zxxw/201411/t20141118_11384264.htm 2014-11-18

第二十一章
百分之百没错,但那是指心光广大,盖天盖地,类似佛典《楞严经》所说的“心精圆明,含裹十方”的道理。况且,这些词句还只是对“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勉强形容而已,千万不要看到一点小亮光,就在那里大惊小怪,如痴如狂。 还有,中国的道书,流传下来有八千多卷,书...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lsjd/lzts/200904/t20090401_4385691.htm 2009-04-01

第二十一章
百分之百没错,但那是指心光广大,盖天盖地,类似佛典《楞严经》所说的“心精圆明,含裹十方”的道理。况且,这些词句还只是对“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勉强形容而已,千万不要看到一点小亮光,就在那里大惊小怪,如痴如狂。 还有,中国的道书,流传下来有八千多卷,书...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lsjd/shisanjing/200811/t20081127_4127040.htm 2008-11-27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
益彰。[31]按佛教的看法,真正的本体境界是不能用分别智(后得智),即理智、名相、言语加以表诠的,只有在"言忘虑绝"的境地,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的时候,以无分别智(根本智)的遮诠方式体悟最高的本体,达到最高的境界。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有关于"天地境界"的...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07_3001076.htm 2007-12-07

浅谈道德经
中文字考究而忽略神而明之的境界,强调这八十一章的整本《道德经》只是一个进入“道”之奥堂的门径,所以是出行不言之教,所谓“言语道断,心路行绝”,故石头禅师以手掩口却张开了心。道其可以道的,已是非“常道”,正是挂一漏万矣。 道祖对道的领悟,用后天有局限性...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dj/lzxd/200708/t20070827_2439069.htm 2007-08-27

老子学习观及其现代价值(三)
所以能创立他那精妙绝伦的大道哲学体系,是与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分不开的。因为道自道中悟,道外难语道,可谓心行路绝,言语道断,学习大道只有修炼大道。大道确确实实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问,《道德经》五千言也就是老子“执古之道”以“坐进此道”...
http://www.chinakongzi.org/zzbj/200707/t20070703_2323925.htm 200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