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赵一  赵毅  赵义  
找到相关结果约69条 用时0.21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项目成果: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唐前河陇文学
陇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得到有力彰显。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河陇地区出现的著名作家,大部分出自河陇著姓。李陵、隗嚣、秦嘉、徐淑、赵壹、张昶、傅玄、傅咸、张骏、胡义周、刘昞等人及其作品,深受后世认同和推崇,堪称唐前河陇文学的翘楚。李陵是秦汉以来第一位有文学...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10/t20191010_19240041.htm 2019-10-10

中国人寿杯”第十五届山东省少儿书画大赛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将于本周六举办
赵炳豪、赵博涵、赵冠哲、赵海宁、赵佳音、赵家程、赵家瑞、赵金旺、赵铠菲、赵领航、赵满增、赵薇、赵翔宇、赵心怡、赵言震、赵壹翔、赵益晨、赵远菲、赵悦、赵子涵、赵梓旭、赵紫莹、赵紫云(德州)、郑程月、郑涵文、郑涵煜、郑皓中、郑圣娅、郑文小亿、郑响...
http://shuhua.dzwww.com/qlyt/201909/t20190905_19146793.htm 2019-09-05

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考
法言·学行》)。之后,“范”成为教师话语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北史·杨播传论》有“恭德慎行,为世师范”。《后汉书·赵壹传》报皇甫规书:“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文心雕龙·才略》云:“相如好书,师范屈宋。”在中国传统的“为师”话语中,“师...
http://edu.dzwww.com/tstj/201902/t20190226_18433627.html 2019-02-26

《云岭风骨——劳伟书画艺术》后记——我的田园
艺术家及各界人士出席参观了展览,对展览给予了高度的学术评价。 劳伟先生创作云岭风骨山水组画之一 先生著有《草书释义》、《读赵壹〈非草书〉一文的辨析》、《书谱序注补》等学术论著,《劳伟行书苏东坡前赤壁赋》、《劳伟书刘文典诗集》、《初月集——菊翁劳伟...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05/t20180529_17431054.htm 2018-05-29

“陇上江南”——陇南
寨”;宕昌县的官鹅沟,集山峡、瀑布、湖泊于一体,展现出梦幻般的世界。陇南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东汉末年,西县(今礼县东北)人赵壹“举郡上计”时,曾“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以一首《刺世疾邪赋》名留青史;下辩(今成县西)人仇绋、仇靖等写了书法精品...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701/t20170117_15442928.htm 2017-01-17

从东汉书法的优秀作品中看古代中国书法的力
技术过程中涵容了时代的人文气息和主体创造意识。书论更是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的智慧结晶。如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魏晋南北朝如成公绥的《隶书体》、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
http://culture.dzwww.com/sc/201701/t20170109_15400966.html 2017-01-09

沈鹏:漫谈国学修养与书法
 学员提问 问:学书法要读点什么专门著作? 答:可以列出很多,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历代书法论文选》有阅读价值。包括了汉代的赵壹、蔡邕,清末康有为等。孙过庭的《书谱》,议论精辟,词翰并美。希望你们要学习马克思“怀疑一切”的精神。比如《王羲之题卫夫人〈...
http://www.chinakongzi.org/xwzx/201611/t20161110_15121778.htm 2016-11-10

王献之幼年习字真的“废纸三千张”了吗
也就是卖油翁所言“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的手艺而已,和书法艺术完全搭不上边,此公已是坠入了野狐禅之境。 学书法用苦功,东汉赵壹在《非草书》中有一段淋漓尽致的描述:“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ctgy/201611/t20161108_15115397.htm 2016-11-08

朱德茂的人格修养与书法魅力
统的书法理论中,习惯把写字与做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早在西汉晚期扬雄在《扬子法言》中就说过:“书,心画也。”至东汉晚期,赵壹在《非草书》中说:“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他又说:“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
2016-05-03

艺林史话:古代高润笔那些事儿
以润笔。’”后世便称“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 古代没有稿费制度,文人即使写出了字字珠玑的锦绣文章,也未必能变现。所以赵壹说“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李白说“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用力多而所获寡,抱椠怀铅之士对于文章的廉价不无抱怨...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512/t20151225_13563170.html 2015-12-25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