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1条 用时0.20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凡物皆有可观
庞立群 唐吟方的《雀巢语屑》最近成了我的枕边书,书中记载了现当代艺林人物的逸闻轶事。苏州已故书法家瓦翁九十岁时仍喜出游,履迹遍布苏州、无锡、常州一带,人以“老神仙”称之;九十三岁时始用拐杖,其杖自铭四字,曰“大力支持”。艺林老辈果真风趣,“大力支持”...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07/t20190706_18912991.htm 2019-07-06

自信吧滨州人!听资深专家讲滨州的历史文化有多灿烂!
黄河自清咸丰五年夺占济水河道以来,在滨州先后淹没了齐东、蒲台两座城池,这两座旧县城在早先曾屹立于古济水两岸数百年,有很多逸闻轶事,再如惠民县的白龙湾,现在是黄河的一处险工,但著名的小白龙传说,却是发生在黄河夺占济水河道之前,也是古济水的故事。 图片来...
https://sd.dzwww.com/sdnews/201906/t20190622_18859455.htm 2019-06-22

夜上海 | 摇滚巨星龅牙叔的“另类人生”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兵作战如此,拍传记片亦然。我以为,没有把“摇滚巨星”的逸闻轶事编排成一部遵循常例的“励志片”,而是还他的本真面目和情路历程,即是本片不同凡俗之处。(杨晓林)<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904/t20190407_18588423.htm 2019-04-07

非遗传承的三境界
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从古到今,总是以某种人类可以识别的符号存在的,或图案,或标识,或文字。哲学思想、古典诗文、历史人物、逸闻轶事、典章制度、民风民俗、民歌民调、民间故事、民间技艺等,莫不如是。这些沉睡于古代典籍中的符号,穿越历史时空,如不能被识别、...
http://tour.dzwww.com/lyzt/hdfyzt/jdxw/201812/t20181211_18166185.htm 2018-12-11

《张宗和日记》新书分享会带你细品历史细节
布、顾传玠、俞平伯、陈寅恪、刘文典、林庚、钱穆、萧乾、赵景深、林徽因、梁思成、梅贻琦、钱伟长……一百多位现代名家、大家的逸闻轶事均散落其间。 关于合肥张家十姐弟的故事,读者知道最多的,还是合肥四姐妹以及与她们相关的一代风华。据了解,近年来,从张兆和到...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11/t20181111_18053630.htm 2018-11-11

记忆之影
已不能造成大势。因为大众的口味和作者的口味均已变化。时风对于文人的影响大呢,还是文人在影响时风,一看也就清楚了。 掌故与逸闻轶事,有历史的本然之色。文化史幽微的部分,有时就在这个空间里。学院派的教科书的文章,是经过筛选的,许多重要的历史片段,不都能进...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7/t20180719_17625524.htm 2018-07-19

悟空的“童年”:《西游记》里的儿童生活史
越常人的才智,也暗示了一种对“成人主导儿童”的既定秩序的叛逆。但无论是“出言不逊”的趣味特征,还是品性卓异的事迹,都带有逸闻轶事的性质,展现的是儿童在一个瞬间的表现,而不是成长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一点教育的成果,却不是培育的过程。 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6/t20180629_17547409.htm 2018-06-29

悟空的“童年”:《西游记》里的儿童生活史
越常人的才智,也暗示了一种对“成人主导儿童”的既定秩序的叛逆。但无论是“出言不逊”的趣味特征,还是品性卓异的事迹,都带有逸闻轶事的性质,展现的是儿童在一个瞬间的表现,而不是成长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一点教育的成果,却不是培育的过程。 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
http://culture.dzwww.com/cfjm/201806/t20180629_17547303.htm 2018-06-29

杨柳青民俗馆筹备建设 征集老物件讲述千年古镇故事
各种民间游艺旧时物品;渔、猎、农、耕的生产工具,民间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包括赶大营时的扁担等旧物);有关杨柳青民俗文化的逸闻轶事的碑、志、牌匾、古籍善本、照片、信札及文史资料等都在征集范围中。如果您家有相关物件想要捐赠,可以联系杨柳青民俗文化馆筹备...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06/t20180605_17452760.htm 2018-06-05

袁枚真是大贪官吗
“原银带回”,“归启视之,则原包内并非银,乃斤两相等之细碎沙砾也”。 此说绘声绘色,查其出处,来自《袁枚与沭阳》一书中《逸闻轶事话袁枚》部分,原题为《袁枚巧收礼》(作者徐浩),属民间传说,不足为据。 令人好奇的是,袁枚晚年“四方客至,坐花醉月,樽酒联...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4/t20180427_17313921.htm 2018-04-27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