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然是为“朝”而隐,借隐逸于朝廷以期得到用世机会,这才是东方朔“朝隐”思想的精髓所在。并且认为东方朔酒酣而歌“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的自愈,与其《诫子诗》的“依隐玩世”在“思想脉络是完全一致的,都体现了一种典型的‘朝隐’思想。” {17} “朝隐”无疑是...
|
http://lingxian.dzwww.com/whsh/201510/t20151026_13233758.htm
|
2015-10-26
|
为其中的历史依据。 此外,东方朔“朝隐”的另一个依据也跟道家有关。东方朔说自己隐于朝廷,是一种“陆沉”行为,“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这里的“陆沉”即源自《庄子》。《庄子·则阳》曰:“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
|
http://lingxian.dzwww.com/whsh/201506/t20150615_12552408.htm
|
2015-06-15
|
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这种朝隐思想在其《诫子诗》中也有清晰表现:“首阳为拙,柱下为工;饱食安步,...
|
http://lingxian.dzwww.com/whsh/201506/t20150601_12480424.htm
|
2015-06-01
|
东方朔所选择的隐的方式不是完全照搬古人的隐居于山林、田园之间,而寻找一种适应时代主流特有的方式“朝隐”,即他所谓的“避世金马门”。晋代夏侯湛在《东方朔画赞》中称朔:“染迹朝隐,和而不同。 ”是隐于朝廷之上。《诫子诗》中写道:“明者处事,莫尚于中,...
|
http://lingxian.dzwww.com/whsh/201503/t20150330_12134458.htm
|
2015-03-30
|
“梅都官”。 守 宫 宋·梅尧臣 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臣拟作龙呼,惭无头上角。 依韵和子充杂言 宋·晁补之 君不见东方朔,避世金马门,侏儒倡郭同陆沉。 滑稽突梯意已深,不如孙登闭口逃苏门。 身犹孤凤无与邻,心知嵇生未识真。 儿童读书闻入孝,遭时有用可以移...
|
http://lingxian.dzwww.com/whsh/201501/t20150113_11718993.htm
|
2015-01-13
|
活,在人世间却如同沉隐在水中的隐逸方式,对东方朔有很大的启发,开启了东方朔成为“朝隐”实践的第一人。 【原文】 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注释】 〔1〕陆沉:陆地无水而沉。比喻隐居。《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
|
http://lingxian.dzwww.com/whsh/201412/t20141202_11473258.htm
|
2014-12-02
|
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於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公元前125年·丙辰·武帝刘彻元朔四年 东方朔三十七岁。冬,东方朔随武帝...
|
http://lingxian.dzwww.com/whsh/201409/t20140909_10984124.htm
|
2014-09-09
|
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 据《史记》记载,在一次酒宴上,东方朔即席作了一首歌:“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意思是:在世俗中随波逐流,避世在皇宫之中,宫中也能避世全身,我何必非住...
|
http://lingxian.dzwww.com/whsh/201409/t20140901_10948626.htm
|
2014-09-01
|
言语表达自己的政见,而且还能把他看不上的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但是东方朔始终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金马门,汉代一官署名称,东方朔曾官拜金马门待诏),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
|
http://sd.dzwww.com/sdwt/201209/t20120910_7430921.htm
|
2012-09-10
|
言语表达自己的政见,而且还能把他看不上的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但是东方朔始终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金马门,汉代一官署名称,东方朔曾官拜金马门待诏),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
|
http://sd.dzwww.com/sdwt/201209/t20120910_7430922.htm
|
2012-0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