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常和朋友饮酒,曾写过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显示的是身陷困境,在夜阑人静之时,对人生处境有了新的体会,像一...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12/t20181228_18233835.htm
|
2018-12-28
|
方面的经典,可以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为代表: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宋人叶梦得的《避暑录话》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苏轼被贬湖北黄...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5/t20180522_17399638.htm
|
2018-05-22
|
自己,而是属于宇宙,属于自然,是宇宙把我造出来的,“是天地之委形也”。 这个观点发展到苏轼,就成了《临江仙》里的一句:“长恨此身非我有”,多么痛的领悟! 老子:人既是卑微的刍狗 同时又是宇宙四大之一 老子眼中的人类在宇宙当中,有极其渺小的一面,他很有名的一句...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701/t20170123_15471736.htm
|
2017-01-23
|
自己,而是属于宇宙,属于自然,是宇宙把我造出来的,“是天地之委形也”。 这个观点发展到苏轼,就成了《临江仙》里的一句:“长恨此身非我有”,多么痛的领悟! 老子:人既是卑微的刍狗 同时又是宇宙四大之一 老子眼中的人类在宇宙当中,有极其渺小的一面,他很有名的一句...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12/t20161222_15323441.htm
|
2016-12-22
|
都与这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深刻地连在一起。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宋人笔记中传说,苏作了这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
|
http://culture.dzwww.com/wtwx/201612/t20161214_15274708.html
|
2016-12-14
|
过,才能清闲便是仙。 陈浣空的文字启人深思,发人深省,在“前尘梦影,亦不复见,万相皆空”的无为韵律中,穿越数千年与苏轼“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遥相呼应,实为节假日读书养性的一坛佳酿。 大学好友邹金良赞她“散文清新优美,如诗如梦”,而同为80后作家的万...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609/t20160928_14965159.html
|
2016-09-28
|
千一百小时。这些时间总共要六千六百多小时,占了一年的四分之三多,真正能自己支配的时间连四分之一也不到。我暗自叹息了一声“长恨此身非我有”。我坐在桌前抿着茶,任自己“胡思乱想”。人一辈子有多少小时?我问自己。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为总是琢磨“收费小...
|
http://www.dzwww.com/special/ts/dsq/201009/t20100915_5846088.htm
|
2010-09-15
|
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诗四十七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
|
http://www.ccsc.gov.cn/jnrwwh/rw/200802/t20080223_3215638.html
|
2008-02-23
|
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P align=le...
|
http://www.chinakongzi.org/kzsf/wxxs/mingpian/quansongci/200705/t20070522_2173767.htm
|
2007-05-22
|
千一百小时。这些时间总共要六千六百多小时,占了一年的四分之三多,真正能自己支配的时间连四分之一也不到。我暗自叹息了一声“长恨此身非我有”。我坐在桌前抿着茶,任自己“胡思乱想”。人一辈子有多少小时?我问自己。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为总是琢磨“收费小...
|
http://www.dzwww.com/special/ts/dsq/201009/t20100915_5846088.htm
|
2010-09-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