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泉者,地之血;石者,地之骨;良土,地之肉也。自《诗经》时代起,美好、茂盛的湿地风光就成为古人歌咏的对象,“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展现出湿地生态的富足和景物之美。此外,先秦时期自然景物的美好,让人对原始的...
|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912/t20191227_19520036.htm
|
2019-12-27
|
枚不胜收。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心神相系,魂牵梦绕,或挥毫泼墨,或浅唱高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郑风》即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花)”、“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描写。汉·乐府诗集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
|
http://culture.dzwww.com/wx/201908/t20190805_19023570.htm
|
2019-08-05
|
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物因人美,爱屋及乌——彼此的心意就如同天空一般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在一个山清水秀的野外僻处,一对恋人约定在此幽会。女子早早...
|
http://culture.dzwww.com/wx/201902/t20190214_18391451.htm
|
2019-02-14
|
景线。 扶苏大概是史籍记载中较早从《诗经》得名的名人。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名字出自《郑风·山有扶苏》,原文作“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指枝叶繁茂的大树。 西汉著名辞赋家,姓枚名乘,字叔,名和字均来自《郑风·大叔于田》,原诗首章作“叔于田,乘乘马。执...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1/t20190118_18309562.htm
|
2019-01-18
|
说出口,是要有一定勇气的。所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样美好的诗句,才会打动几千年来的青年男女。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扶苏,指一种...
|
http://culture.dzwww.com/wx/201804/t20180427_17311857.htm
|
2018-04-27
|
说出口,是要有一定勇气的。所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样美好的诗句,才会打动几千年来的青年男女。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扶苏,指一种...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04/t20180427_17311854.htm
|
2018-04-27
|
说出口,是要有一定勇气的。所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样美好的诗句,才会打动几千年来的青年男女。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扶苏,指一种...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4/t20180427_17311680.htm
|
2018-04-27
|
的花朵,有时候用“花”字,有时候用“华”字。“花”字的例子不再多说。“华”字的例子呢,成语有春华秋实,诗句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字和华字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翻开《说文解字》会发现,本来没有花,只有华(華)。华字本有...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3/t20180330_17208016.htm
|
2018-03-30
|
食物之外,作为一种“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诗经》中就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到了春秋时期,连铸造不易的青铜工艺品上都有了荷花的身影。再之后,大家都熟悉的那个吴王夫差还专门...
|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610/t20161010_14998175.html
|
2016-10-10
|
原标题:一次离开 一场艺术的放逐 (原标题:一次离开 一场艺术的放逐)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这么美的字,诗人一定是看进心底了,才这么感慨。从《诗经》开始,从唐诗到宋词,仕人们就无一不在“行走”,没有哪一首是在书斋里“憋”出来的...
|
http://culture.dzwww.com/sc/201601/t20160115_13692047.html
|
2016-0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