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北奔定居于河东的始祖穆公王虬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在《中说》中被频频提及。并将王肃为孝文帝所赏识归功于王虬的推荐:“迁都雒邑,进用王肃,由穆公之潜策也。”另一方面,在整个《中说》的论述体系中非常重视孝文帝改制的地位。 或问魏孝文,子曰:“可与兴化...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8/t20180810_17709368.htm
|
2018-08-10
|
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还被称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过函谷关是陕西的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
|
http://culture.dzwww.com/ls/201607/t20160720_14653642.html
|
2016-07-20
|
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摆脱了灭亡的命运。不但实力超强于诸戎,而且具备了在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之际,以兵救周,护送平王东迁雒邑的强大实力,取得周赐以“岐西地”,进而向东进据关中天府。襄公“始国”,荣登诸侯王国的地位。 秦族在失败、生死难卜的恶劣环境...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tpbd/201606/t20160630_14548597.htm
|
2016-06-30
|
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老子》的德亦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老子》对德的改造,可从三方...
|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05/t20160503_14230442.htm
|
2016-05-03
|
铁龙,《明英烈》里田再彪举石狮子等等。 说完举鼎、扛鼎,再说问鼎。比秦武王举鼎早三百年,春秋五霸里的楚庄王也来到周朝都城雒邑,楚庄王不怀好意地问周使王孙满九鼎的大小重量,王孙满大谈九鼎的制作与传承,以天下在德不在鼎,拒绝回答,楚庄王泱泱离去。这就...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601/t20160113_13680449.html
|
2016-01-13
|
韩国的中兴之相申不害已经病入膏肓,几个月后就将随他的同行商鞅一起离开人世。周显王姬扁在30年前继承了哥哥传下的王位,困坐于雒邑宫室之中。距离平王东迁过去4个多世纪,周天子的处境越来越近似政治吉祥物,而不是诸侯合法性的来源。以“尊王”为口号的政治共主...
|
http://culture.dzwww.com/ls/201512/t20151217_13515354.html
|
2015-12-17
|
夷、东夷各指哪些地区的部落与方国,可在东夷与西周的关系中去辨析。总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关于东夷的军事活动已涉周雒邑畿甸地区,然而其分布范围,都没有超出海岱与淮河流域。 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于其中,是泛指东方的...
|
http://wenshi.dzwww.com/zixunkongjian/lishi/201503/t20150318_12060523.html
|
2015-03-18
|
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被称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过函谷关是陕西的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
|
http://tour.dzwww.com/ycyj/gnyyc/201411/t20141124_11419796.htm
|
2014-11-24
|
夷、东夷各指哪些地区的部落与方国,可在东夷与西周的关系中去辨析。总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关于东夷的军事活动已涉周雒邑畿甸地区,然而其分布范围,都没有超出海岱与淮河流域。 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于其中,是泛指东方的...
|
http://www.dzwww.com/2011/dzx/dywh/201105/t20110513_6359673.htm
|
2011-05-13
|
辅。周武王攻进朝歌,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左右夹卫武王。周武王死后,儿子成王年少,周公旦代行天子之政,营建东都雒邑,讨平三监及东夷之乱。在周初开国功臣中,周公旦是最重要的一位宗室大臣。所以周朝在分封鲁国时,分给鲁国大辂车、大旌旂,分给...
|
http://www.ccsc.gov.cn/yjjj/200910/t20091005_5098840.html
|
2009-1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