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者亦稀,颇多绝学之影。徐梵澄在知识界的名声不及季羡林大,可能是其文字的对话性功能被学识所蔽,鲁迅那种人间化的、在世俗里非世俗化的表达,未能继承下来。 不过,在思想的凝视的过程,他故意将鲁迅传统的这一点割舍掉,有自己的考虑。五四在面对大众启蒙时使用的...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912/t20191206_19428343.htm
|
2019-12-06
|
的中国提供有价值的引导。美国学者史蒂芬·T·阿斯玛认为,中国在内政和外交领域的各项政策都是实用主义的体现,这种实用主义与非世俗化的儒家伦理极其契合。 上述错误观点的本质在于,这些学者过于迷信自由市场的作用,看不到计划经济年代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意...
|
http://www.dzllzg.com/gjjs/201804/t20180423_17293317.html
|
2018-04-23
|
些方法论上的问题。首先,长期任教于宗教学系的经历,使他对西方宗教学的发展有及时的跟进,对于宗教界定的拓展、对世俗化理论和非世俗化理论等都有准确的把握。这使得他对宗教秉持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一方面承认宗教往往包含一些迷信的成分,有其负面作用,另一方面...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03/t20180316_17156908.htm
|
2018-03-16
|
文化权力”的斗争中西方文化胜利而中国文化失败。虽然我们不愿接受这一结论,但这却是历史的事实。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叫《世界的非世俗化》,是由彼得-伯格等一批西方宗教学家合写的,他们修正了自己50、60年代提出的“世界世俗化”的概念,认为现在的世界不仅不是在世...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19_2161346.htm
|
2007-05-19
|
文化权力”的斗争中西方文化胜利而中国文化失败。虽然我们不愿接受这一结论,但这却是历史的事实。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叫《世界的非世俗化》,是由彼得-伯格等一批西方宗教学家合写的,他们修正了自己50、60年代提出的“世界世俗化”的概念,认为现在的世界不仅不是在世...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0705/t20070519_2161346.htm
|
2007-05-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