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艺术的发展,藏书章在藏书文化领域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藏书史上,范钦、钱榖、项元汴、钱谦益、黄虞稷、毛晋、朱彝尊、徐乾学、黄丕烈、汪士鐘、虞山瞿氏家族、杨以增、丁丙、陆心源、季振宜、翁同龢、潘祖荫等,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905/t20190520_18741879.htm
|
2019-05-20
|
冯巳苍手校本”“冯舒之印”章。此外,尚有明杨巍辑隆庆三年杨彩刻《六家诗选》本(上海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二年黄虞学稼草堂刻《唐人选唐诗》八种本、《四库全书》本(据毛晋刊本著录)等。 可见,目前存世的《搜玉小集》,即是《直斋书录解题》所...
|
http://culture.dzwww.com/zx/201812/t20181211_18166885.htm
|
2018-12-11
|
冯巳苍手校本”“冯舒之印”章。此外,尚有明杨巍辑隆庆三年杨彩刻《六家诗选》本(上海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二年黄虞学稼草堂刻《唐人选唐诗》八种本、《四库全书》本(据毛晋刊本著录)等。 可见,目前存世的《搜玉小集》,即是《直斋书录解题》所...
|
http://culture.dzwww.com/gdxw/201812/t20181210_18160140.htm
|
2018-12-10
|
没有专题地加以歌咏,但在诗里曾经提到,而其人在《集圣贤群辅录》中也是出现过的,例如《赠羊长史》诗云: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外,正赖古人书。 贤圣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踰。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痾不获俱...
|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610/t20161021_15047080.html
|
2016-10-21
|
立本画《孔子事迹二十四图》)。至元明时代,绘圣迹者渐多。可考者如元大德年间,孔子第五十三代孙孔津编有《孔圣图》(已佚,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尚存于世者,当以明正统九年张楷序刊之《孔子圣迹图》为最早。其后,又有明弘治十年何廷瑞木刻本。万历...
|
http://culture.dzwww.com/gxrj/201607/t20160714_14620945.html
|
2016-07-14
|
立本画《孔子事迹二十四图》)。至元明时代,绘圣迹者渐多。可考者如元大德年间,孔子第五十三代孙孔津编有《孔圣图》(已佚,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尚存于世者,当以明正统九年张楷序刊之《孔子圣迹图》为最早。其后,又有明弘治十年何廷瑞木刻本。万历...
|
http://www.chinakongzi.org/xwzx/201607/t20160713_14613833.htm
|
2016-07-13
|
一本重名书。 证据一:吴承恩《西游记》跟游记、地理志分在一类。 复旦的章培恒先生提出过一个重要证据。明末清初,有个大藏书家黄虞稷,他家里的藏书海了去了,他据此编了一个目录,就叫《千顷堂书目》。我们翻一下就会发现,诶,吴承恩《西游记》怎么被他编到“...
|
http://culture.dzwww.com/cfjm/201603/t20160302_13922633.html
|
2016-03-02
|
类存目一,第757页。),并参之己见编纂成《史 通会要》。《史通会要》在陆深的文集《俨山外集》里分为上、中、下三卷。(注:按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史学”类著录陆深《史通会要》四卷。)这部著作也有单本 行世,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史部”、陈第《世善堂...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212/t20121205_7765779.htm
|
2012-12-05
|
合,万斯同赴史馆时,黄宗羲让他带去了其父黄尊素所著 《大事记》、《时略》和他自己写的《续时略》等。王世懋的《崇祯遗录》、黄虞卿的 《千顷堂书目》、费密的《荒书》等都是这时被征入史馆的遗民明史著作。这些史料在 《明史》修撰中起了很大作用,《明史》的一...
|
http://www.chinakongzi.org/guoxue/lzxd/201211/t20121127_7737785.htm
|
2012-11-27
|
虽易,实质未变。它们的著录范围,或为通代(如《汉志》、《隋志》、两《唐志》、《宋志》以及《四库全书总目》等),或为断代(如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至张之洞《书目答问》而有所改变,《子部》题注:“周秦诸子,皆自...
|
http://www.chinakongzi.org/gxdt/200712/t20071231_3135161.htm
|
2007-12-31
|
|